首页 > 资讯 > 内容页

周训国:江西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环球关注

2023-06-30 11:58:39 来源:央广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江西从地方实际出发,在认真领会中央精神、吸纳其他地方试点经验基础上,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努力探索欠发达地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改革探索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从选点、赋权、体制、机制、激励措施等方面探索适宜江西发展的改革做法。

(一)“认定+培育”选点。作为革命老区,江西从经济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实际出发,对改革的目标定位不局限于体制机制改革本身,更希望通过改革促进和带动一批乡镇加快发展,把改革镇作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阵地。选点时,既着眼当前也立足长远,既注重经济指标也考虑区域平衡,采取“认定+培育”的模式,选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程度较高的12个镇上报中央认定;选取发展潜力较大、区位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18个镇按照经济发达镇的标准进行培育。“认定”镇改革的重点是切实解决“小马拉大车”“大脚穿小鞋”问题,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培育”镇改革的考虑是兼顾面的覆盖与区域平衡,推动各地建制镇均衡发展。

(二)“党建+改革”引领。着眼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将加强党的领导贯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始终,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以扁平化管理为导向,重塑经济发达镇组织架构,30个改革镇全部设立党建办公室,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党建为统领的基层治理体系。强化改革镇党委统一协调指挥能力,通过采取部门派出机构党组织关系实行属地管理,日常工作、年度考核以改革镇为主,主要负责人任免事先征求镇党委意见等方式,切实提升经济发达镇党委统筹辖区内工作能力,为改革镇发展凝聚合力。

(三)“放权+优化”赋能。在赋权过程中,充分考虑改革镇实际承接能力,采取“一镇一目录”赋权方式,做到尽量精准适度赋权。在充分听取改革镇意见建议基础上,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尽放原则,首次将160项审批服务执法等权限形成赋权指导目录。各地结合改革镇发展需求和承接能力,双向沟通、适当增减、量身定做,形成“一镇一目录”赋权清单,平均每个镇赋权达138项。定期开展调研评估,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通过推动精准赋权、差异化赋权,经济发达镇职能体系更加健全完善,权责关系更加对应匹配。

(四)“行政+事业”统筹。改革前,乡镇按“七站八所”设置10多个党政内设机构和事业站所,还有部分事业站所作为派驻机构设置。机构设置较多、力量过于分散。在编行政人员多为领导干部,事业干部作为骨干力量,却缺乏晋升空间,工作动力不足。为切实激发改革镇人员干事创业活力,江西探索试行行政事业机构统筹设置,将原党政内设机构、事业单位和部分驻镇机构整合为“一办七局”8个职能机构。通过改革,30个改革镇机构精简幅度近40%。同时,赋予经济发达镇灵活用人自主权,打破行政与事业编制使用界限,采取“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形式,推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有效激发改革镇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

(五)“前台+后台”运行。整合现有站、所、分局审批服务和执法力量,设立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中心)和综合执法局,积极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着力打造服务企业群众的“前台”;整合相关党政内设机构和事业站所力量,作为服务保障“前台”运行的“后台”,形成了“前台”为群众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的新机制。

(六)“对口+联动”推进。江西改革镇大部分自身造血功能较弱,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形成改革合力,健全工作机制是关键。通过建立对口联系工作制度,省直有关单位对口联系1-2个改革镇,搭建改革镇与省直部门联系的桥梁。省直单位出台财政奖补资金、建设政务服务网分厅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同时,市县采取安排专项资金、土地出让金返还等各种措施,增强改革镇财力。21个县为改革镇开通重点项目立项、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助推改革镇产业提质升级。

二、改革成效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改革镇营商环境更优、综合实力更强、发展势头更好,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经济发展更加强劲。改革镇相关经济指标与往年相比增速加快,经济总量进一步突破,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往年,普遍高于当地平均水平。改革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较改革前均增长2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改革前均增长15%左右,均处于所辖县(市、区)的前列。改革以来,改革镇新增规上企业近300家,其中,赣州市南康区唐江镇新增规上企业70余家,瑞昌市码头镇新增规上企业近50家;乐平市涌山镇、安福县洲湖镇等财政收入和可用财力与改革前相比实现翻番。

(二)特色产业更加突显。改革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在准确定位自身功能和特色的基础上,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实现主导产业快速发展。改革以来,南城县株良镇大力发展校具特色产业,市场份额占全国的1/3强。遂川县雩田镇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培育了狗牯脑茶、农业示范园等7个千亩以上农业基地。此外,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南康区唐江镇等主攻工业,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上饶市信州区沙溪镇、樟树市临江镇等主攻农业和传统产业升级,乐平市涌山镇等主攻乡村旅游、现代物流第三产业,形成了一批市场上“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和有竞争力的产业基地。

(三)便民服务更加高效。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和数字经济发展“双一号工程”推动下,改革镇依托行政审批局打造综合、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改革后鹰潭市余江区锦江镇人员总数精简48%,但服务中心可办理事项增长265%,城市管理等方面问题处置效率提升50%以上。樟树市临江镇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对复杂事项实行“一对一”服务,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各地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代办服务制度,建立政务服务分厅,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向村、社区延伸,在村(社区)实行代办全覆盖,打造全县改革“先行区”,便民服务“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百姓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乡村治理更加有序。改革镇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后,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解决了长期以来想解决但未能解决的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堆乱建、工地扬尘等“看得见管不着”难题,城乡面貌村居环境得到大力改善。南昌县向塘镇、渝水区罗坊镇等率先打造大数据社会治理指挥平台,实行“发现问题-上报平台-响应派单-协同处置-结果上传”闭环管理,在疫情防控和智能防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湘东区下埠镇探索向村延伸执法触角,构建“执法、巡防、救援”三位一体的镇村联动治理体系。信州区沙溪镇等地对综合执法队伍进行专业性划分,部分执法队伍支援周边乡镇,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南城县株良镇实施“一村一辅警”农村警务管理新模式,缓解基层警力不足,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五)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改革镇根据自身功能定位进行了镇域规划修编,加大了对民生工程投入,在征地拆迁、棚户区改造、集镇建设等群众关心关切的重大项目上取得突破。上栗县桐木镇投资近50亿元用于交通、城镇、农业基础设施等160余个项目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龙南市杨村镇投资2亿元用于路网、围屋、风电场建设等项目,支持旅游开发;修水县渣津镇投资1.5亿元用于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横峰县葛源镇投入2.85亿元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学校、医院、敬老院等28个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三、深化改革的思考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要求,江西将进一步采取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巩固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进一步以实绩为导向,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经济发达镇改革示范引领作用,在自主申报、各地复核基础上,参照经济发达镇重塑组织架构、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工作机制,打造一批重点镇,推动其向培育镇看齐。另一方面,在科学设置评估标准的基础上,采取省直有关部门联合评估或引进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定期对认定镇、培育镇、重点镇进行评估,既注重改革成效,也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探索建立认定镇、培育镇、重点镇“能进能出”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激发经济发达镇改革积极性。

(二)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在强化赋权保障方面,在完善赋权事项业务操作手册、加强培训基础上,开展探索清单式管理试点,严格职责准入,厘清县镇工作责任,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办理时限。在综合行政执法方面,在规范执法流程基础上,注重打造大数据社会治理指挥平台建设,运用在线监控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推动基层治理由“人工管理”向“智慧治理”转变,让数字赋能基层治理,让基层治理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

(三)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继续落实人才政策的同时,加大基层人才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创新选人用人机制,赋予改革镇更多人才引进自主权,鼓励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聚集。推进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干部待遇,留住改革镇人才。同时,严格控制从改革镇借调人员,拓宽事业干部晋升通道,建立干部有序交流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为改革镇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保障。

(四)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推动改革提质增效。坚持将巩固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城镇化改革、特色小镇建设等工作协同推进,加强部门联动,凝聚政策合力。严格落实对口联系制度,加强对经济发达镇的政策支持,健全用地保障、财政金融、项目建设等扶持政策,形成长效机制,促进各类资源和优势力量向经济发达镇汇集,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探索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乘势而上的“双赢”模式,努力将经济发达镇打造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在欠发达地区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新型城镇。

(作者系江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

相关新闻